内容简介
本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荀子的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书共分十章。一、苟子哲学思想的历史背景。介绍了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战国时期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学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二、介绍苟子的生平和他对百家之学的批判与继承。三、苟子的自然观。指出苟于是当时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一个杰出代表,把我国先秦唯物主义哲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苟子针对“天人合一”沦,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论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事活动必须遵循“天道。,但又承认人定胜天的思想。四、苟子的人性论。其中心思想是“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为此他提出。性伪之分”。“性”是人先天具有的、未经加工的、质朴的原始素材,亦即人的自然生物性。“伪”是与。性”对立的,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加工改造,是人后天形成的品格。。伪者,文理隆盛也”。同时荀子提出。善恶之分”,他坚持。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作者对苟子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积极一面和局限性。五、荀子的社会观。苟子有别于其他先秦诸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较明显的社会观念。他认为人之所以能支配自然界,役使万物的原因,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自然生物的特点,就在于人有社会组织,即人“能群”。于是他提出了。明分使群”的社会观。人类有了社会组织,就能分工协作,有力量支配自然,满足人类对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欲求。同时作者强调,这种社会观是一种封建的等级社会组织论。六、“隆礼”重法”的政治论。苟子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儒家关于王道和礼治的思想,又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法家推行霸道、实行法制的经验,把王道和霸道、礼制和法制结合起来,提出这种政治论,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集中统一的封建国家政权,作了理论上的探讨。这包括“法后王,一制度”的封建统一论和。立君上之执”,。明礼义。、。起法正”、。重刑罚”的地主阶级专政论。七、以“解蔽。为任务的认识论。苟子对认识论进行了专门研究,他继承了以前认识论的积极思想并予以发展,又批判了唯心主义者在认识方面的错误,建立了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认识方面的错误,建立了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蔽”是他提出的认识的主要任务,即解除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偏见,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天官意物”与“心有征知”,就是说人可以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心,,具有对感觉材料进行分析、选择和加工的能力,。凡可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肯定了人的本性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的道理也是可以被认识的对象;。学至于行之而止恻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指出了“行。在认识论中的重要性。八至十章分别论述了荀子以“正名”为目的的逻辑思想、苟于思想体系中的辩证法因素及其与形而上学并存的原因,苟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命运。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5.2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