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宝章》是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本。
关于《道德经》的注疏,历代不绝。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内容简介

《道德宝章》的突出特点是以心性学说解释老子之道,反映了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倾向,白玉蟾著道德宝章以内丹术解老子。

作者简介

白玉蟾(1134~1221)为南宋道士。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史。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幼举童子科,因“任侠杀人,亡命之武夷”。及长,游方外,师事陈楠,学内丹,并相从浪游各地。陈楠死后,又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嘉定十年(1217),收彭耜与留元长为弟子。次年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玉蟾“为国升座”,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嘉定十五年四月,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伏阙上书,“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此后隐居著述。其著作甚多,生前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行世。后由彭耜纂辑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又有谢显道等编《海琼白真人语录》、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等。另据俞琰《席上腐谈》称,张紫阳《金丹四百字》、石泰《还源篇》、薛式《复命篇》、陈楠《翠虚篇》等,皆为白玉蟾托名之作。
《道德宝章》一卷。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年)平水中和轩王氏刻本。杨绍和《楹书隅 录》卷三:″金本德道宝章一卷,昔得诸京师书肆,书高二尺一寸有奇,字径一寸五、六 分 ,作欧虞体,古秀遒劲,镌刻极精。卷首尾有本记金大正戊子平水中和轩王宅重刊″,″此 书古香馥郁可珍也,每叶六行,行十六字″。——金代的刻书事业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4.26 MB

本书下载(PDF版本)

您需要先支付 1.80元 才能下载此资源!立即支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