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于1915年用英文撰写的文化论著,旨在向西方阐释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该书通过对比中美英德法五国民族特性,提出中国人具有深沉、博大、纯朴与灵敏兼备的精神特质 [6]。书中收录《战争与出路》等篇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道德根源,主张以中国文明化解现代危机 [1] [5]。该书在西方学界引发轰动,被译为多国文字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论述层面:
民族特质分析:通过歌德、卡莱尔等西方思想家作参照,提出中国人具备”成人的理智与孩童般单纯心灵”相结合的独特气质,指出美国缺乏深沉、英国缺乏博大、德国缺乏灵敏、法国缺乏纯朴的局限性 [3]
文化要素阐释:将毛笔定位为”中国心灵符号”,强调汉字作为”诗化语言”的优雅特质;主张中国妇女的”端庄温淑”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3] [6]
文明价值论证:批判西方汉学家的文化偏见,认为儒家”仁爱礼义”体系可调和现代社会的物质崇拜与道德沦丧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1928)系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等13个学位 [2]。学术贡献包括:
首位将《论语》《中庸》《大学》译为英文的中国人 [2] [5-6]
开创中西典籍互证研究方法 [2] [5]
与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保持学术通信孙中山称其为”中国第一”,林语堂评价其”怪杰”,德国学界曾掀起”辜鸿铭研究热”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715.6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