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在电视节目中关于社会议题的对话内容整理而成,结合学术理论,从犯罪心理学视角探讨人性形成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全书围绕“人性源于早年教育”的核心观点,剖析家庭养育、青少年心理等问题,强调心理抚养对人格塑造的作用。通过分析医患冲突、校园暴力等犯罪案例,探讨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提出“情残比弱智更可怕”等警示,以通俗语言阐释人性复杂面及社会心理议题

内容简介

内容取自李玫瑾在电视节目中的对话,涉及人性、教育、法治、爱、性、婚姻、家庭等等,话题广泛,都是今日中国社会、家庭和个人热切关注的,作者以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剖析,直抵人心。
该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一些学术文章作为对话内容的补充,希望读者可以借此知其所以然。
作为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李玫瑾把自己归为“乌龟赛跑”那样的:“人家干不下去都走了,我还在这儿泡着,泡了三十多年,慢慢地,我的同行接受我了…… 我在这个滚动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很多非常动态的东西。”
作者一直强调:“我们发现人格问题都源于早年,所以我们在早年要把人教育好。”从犯罪心理学跨越到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则属于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性,而人性天然具有幽微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养——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2.53 MB

本书下载(PDF版本)

捐助 1.80元 可下载此资源!立即捐助 【捐助用于支付网站稳定运行所需服务器、宽带的费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