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同理心》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刘哲创作、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月1日出版的法学著作。全书共四章,分别论述同理心在法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司法公正的代价与实现路径、司法责任制与无过错追责原则、司法改革工程学与职业价值,包含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的同名核心篇章 [2] [4-5]。
该书主张法律人需通过同理心探究案件深层次原因,避免机械执法与冤假错案,强调司法判断应兼顾天理、国法、人情。作者将同理心定义为换位思考与共情能力,提出司法官应理解人类不完美性,通过传递司法善意激发社会良性互动 [1] [3] [6]。书中以监视居住、认罪认罚等真实案例阐释司法理念,指出“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职业价值观,体现新一代法律人对司法正义的实践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法律人应秉持一颗同理心,应尽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可以让司法官作出更加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断,也可以让刑罚改造犯罪人的效果**化,向社会公众传达司法正义的核心价值。 作者认为,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机械执法的有力武器。同理心是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给自己机会。 司法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重塑这个社会环境。这也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应有之意。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950.8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