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是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于1960年出版的哲学著作,1993年由時報文化推出中文版 [1]。该书以马丁·海德格尔的诠释学存在论转向为基础,系统构建哲学诠释学理论体系,聚焦“理解”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
全书通过三部分展开论述:从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切入,探讨审美意识与历史传统的互动;延伸至精神科学领域,批判传统认识论对方法论的过度依赖;最终以语言分析为核心,阐明理解作为存在方式的普遍性。加达默尔强调真理的显现超越实证方法,主张历史性、语言性及主体间性共同构成意义生成的基础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问世于1960年,为本世纪继胡塞尔的《逻辑研究》(1990)、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1927)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著作。自问世以来,其影响不仅及于哲学与美学领域,更广及文艺批评理论、历史学、法学、神学等人文及社会科学。 正如本书副标题所示,《真理与方法》的目标乃是阐明「哲学诠释学的其本特征」。诠释学脱离释经学传统,成为关于理解与解释的系统理论,始于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但是他们的诠释学都没有超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范畴。一直要到海德格将此古典诠释学转变为存有论的研究之后,诠释学始发展成为关于理解、意义、人的存在的普遍哲学。加达默尔此书即是站在海德格的基础上,完成哲学诠释学的集大成之作。因此,本书也标帜着西方人文思想的大转折。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以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为出发点,进而探讨精神(人文)科学的理解问题,并发展哲学诠释学的认识与真理概念。 《真理与方法》一书分成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3)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存有论转向。这三个部分分别构成美学、历史和语言三个领域。借此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加达默尔试图条理出人的世界经验,并在人的有限历史性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本书透过对艺术经验、人文(精神)科学、和语言中真理的层层开显,作者博学而深思地展示了哲学诠释学的体系。而其核心概念,仍为「理解」或「领会」。作者彻底发挥了理解的动力,以及真理借此的层层展露,在这过程中,戛达美偏重真理而轻舍方法。其所谓真理「与」方法,诚如吕格尔所言,其实是重真理、轻方法。也难怪吕格尔要重新重视「方法」,并透过「方法的迂回」来赋予经典的诠释以规则,与自然科学抗衡,并仲裁相互敌对的意识形态。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1900-2002),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 《真理与方法》这部巨著是加达默尔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诠释学的经典。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1900-2002),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真理与方法》这部巨著是加达默尔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讼释学的经典。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67.67 MB 文件大加载慢,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