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
师父:在修行当中的呼吸起到的不仅是得到氧气,而是要起到置换体内气息及阴阳物质的作用,尤其是在打坐中的呼吸,起到的这种作用最强。吐纳之法,听着很玄,但如果用简单的用词来讲,就是呼吸之法,这样听着就容易接受,而且平易近人了。呼吸即是吐纳,但这个吐纳并不完全只是去呼吸就行的,需要加注一定的意念。吐纳最主要的是命功为主,性功为副,用来调理肉身,同时也能练气化神。新气从鼻入,旧气从口出,这是最基本的吐纳之法。吐纳的基本要点:吸气时要慢、缓,不要吸到底,吐气时缓中略急,也不要吐到底。记住以上要领,则可修行吐纳之法。如果不掌握以上要领,自己乱修,则会头眼花,心烦气乱。
吐纳之法共两念。一念是吸时,意念吸天地清新之气。一念是吐时,意念自己吐出百脉病气。肺经通百脉,有一脉带百脉之功,这吐纳之法便是建立在这一脉带百脉之功。开始修行吐纳之法时,大家切记以上两个要点,不要吸到吸不动,不要吐到吐不出,一定要留有余地。这样子练练就能找到感觉了,找到自己在舒服的吐纳的状态了,找到这个状态后把这个状态进行稳定,然后在这个状态下再加以意念,一念是吸时意念吸天地清新之气,一念是吐时意念自己吐出百脉病气。时而久之,对肉身的调理就能达到很好有效果,而且还能培气养神,气神两旺。这里讲的都是系统性的修行,当吐纳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人,再去按群里所教导的打坐守一入静时,就能观看到什么是气如龙了。精旺则气旺,气旺则神旺,所以练精化气,吐纳同修,就能达到精气两旺,精气两旺,则神亦受补,此为后天性命双休法中的命修为主。而打坐守一数息观息入静,则是性命双修中的性修为主。如此顺行而修,则性修和命修都能同而为之,齐头并进,较之只修命功或是只修性功的,就又强的多了。

师父:吐纳之法有两法:一法是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外吐纳;还有一种内吐纳观修法。但这内吐纳,心性心境不到的人,一般不利修之。

师父:吐纳可以将肉身调理到更加好的状态,肉身中所含的一些病,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吐纳来拔除。此法修到深处,是和观息守一之法是一个系统的。两者同修,相得益彰,对肉身的调理是很有效果的。

师父:吐纳的修法,在于一个缓吸急吐上,但这个急吐也只是说比吸的时候要略略急上那么一些,这个中的尺度也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而需要自己在吸吐有余地的情况下,自己去找这个状态,只要你觉得在这个状态下你有些晕,就说明你不是吸的急了,就是吸到底了,或是吐的急了,吐到底了,先修和找到这个舒服的吸吐的状态。把这个状态的长短频率稳定下来,修成习惯后,再去加上吸和吐时的各自己意念,这样是最好的修法。

师父:所以讲,心态先要放好,去修就是了,肯定是有益处的,自己修证后,才能知道一个修法的真正感悟和真正的改善。但建议,开始身体弱的修五分钟,从五分钟、十分钟这样的加上去。在开始修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那个吸和吐的舒服状态,然后就按着那个状态的吸和吐来修,不然就会头晕脑胀。切忌不能吸到底和吐到底,一定要有余地,这里再次强调。吐比吸时略急,上面所讲的行功要点,一定要记清楚了,切忌。不然修的头晕脑胀的,会很难受的。建议打坐守一观息和吐纳同时每天都修,这样较容易修到气如龙的效果。

弟子:这个还要心性?

师父:心性不到当然是不行的。很早以前我就讲过,要讲吐纳这块,但一直也没讲,因为当时也是刚讲了什么是练精化气,又如何去真正的练精化气,而每一个修行之法讲了,也就要有修行的一个过程。

师父:气息上的改变,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天数,一定要坚持修习吐纳,对于常用大脑的同修来讲是 相当有效的。经常修习后,你的气息会越来越强,吸入量也较以往更多,吐出量也会较以往更多,血液中的含氧量也会增加,大脑及各部位所需氧量也会增加,整个肉身会更活路和有生机。

师父:吐纳修习时间长了,肉身会更适应高氧量的呼吸,大脑的活跃程度及含氧量就会较以往强出很多,自己的记忆力和清晰度就会增加,吐纳的时候并不要求你要入静。一般来讲,身体正常的,如果每天能保持修习,一星期下来,就能在气息上强于以往,进入更强的气息状态了。用现在的科学用词,也可以说,修习一星期后,你的脑含氧含就会有很大提高了。人的大脑的含氧量和能接受的氧量越高,人的大脑就会更聪明,吐纳正好可以帮助大脑更聪明。

弟子:请问胎息与吐纳矛盾吗?

师父:不矛盾。

弟子:师父,当打坐的时候往往就忘记呼吸了,会越来越弱。

师父:是的,不用去管它,如果你去管它了,你的念头就说明不是一念了。

弟子:吐纳和守一数息不是同时进行的吗?

师父:吐纳是一个单独的修行方法,是基本上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和速度来吸气吐气的一个不停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你入静。只需要你按着对自己来讲,找到的那个舒服的吸气和吐气的办度长短,来反复的不停的吸和吐,同时加以意念。这个吐纳之法并没有一定要固定的时间段来吐纳,但一定要记住,修行重要的是心,修行就是修心。所以,子午诀及打坐相关知识里所讲的忌讳之处,一定要切忌。生气的时候不要行功,最好在心境平和的时候去行功。

弟子:请问,老人的糖尿病之类的可以吗?家里奶奶有糖尿病呢。

师父:但要对老人来讲也是有效的,如果专一对待某些病,这里还是要讲清楚一些的,因为病的成因很多,如果一边修行一边造病,这样就会效果很小,或者说看不出什么效果。

师父:各位晚上也可以修行一下,找找感觉,修习时间一长,很多身体弱的、气息弱的,就会变得强旺了,说话声音很小的也会变得大一些了,这些都是修行吐纳时很常见的效果。

弟子:我曾经修的恶心,呕吐,不知道是哪里不对了?

师父:修到恶心呕吐,在身体正常的状态下,就是你吸到底和吐到底了,再简单些讲,就是吸过头了,吐过头了。

弟子:请问道长躺着可以修这个吗?

师父:可以,但还是坐着较好一些。

弟子:我呼吸时,似乎能感觉到腹隔膜在一升一降,这样正常吗?

师父:正常。

师父:再有有人说吐纳时要呼吸逆腹式,其实吐纳正常的腹式呼吸就可以,逆腹式呼吸吐纳是内修吐纳时,才应该去修的。

弟子:两者有何区别?

师父:前者基本上人人可修,后者就要要求身体达标了。

弟子:后者要求的更高是吧?

师父:是啊,要求更高的,从修法上来讲作用更大,但短处是不具备大众化。

弟子:得气快。

师父:是的。

弟子:请问胎息怎样产生,跟辟谷有关吗?

师父:胎息和入静有关。

师父:由其是经常感冒的同修,建议吐纳之法一定好好修修。希望大家打聊天记录中的吐纳之法的要领和忌讳放在电脑里,这样修的时候就更容易找到感觉,且不容易头晕脑胀。

弟子:晚上练行吗?

师父:这吐纳只要是心情好的情况下,环境好的情况下,不分早晚。

弟子:请问道长,只用鼻吸鼻吐行不行?还是必须鼻吸口吐?

师父:不可以,一定要鼻吸口吐。

弟子:吐纳时候气结感觉,比较憋,想大口大口的吐气吸气,但是大口吐气吸气又老觉得气没进肺,还是比较憋,肺憋。

师父:你要仔细体会昨天讲的要点,不要吸到底,也不要吐到底,这样就不会出现你那种情况了。吐纳讲究一个吸时缓,吐时急,这个急也只是在缓的基本上,略急一些,只要不吸到底、吐到底,就不会出现你的那种情况。可以再体会一下,建议刚开始修的同修以五分钟为基本去修,将后十分钟、十五分钟的这样慢慢提升。

弟子:呃,请问吸气呼气时发出声音对不对?

师父:发出声音很正常。吐纳到极深状态的道长,据说可以吐声如阵阵滚雷。

弟子:这个吐纳需要舌抵上腭吗?

师父:不需要舌抵上腭。

弟子:命功啊,好珍贵的,强身健体就靠它了。

师父:可以说是很珍贵的,因为如果没有修习过的人来教导的话,基本上就很难找到要点,练不上几次,就头晕脑涨的,没法练下去了。很多功法,很多人都有一些途径能得到,但却总也没法修或修不了,就是因为只能得到修法,却得不到真正的行功要点。

弟子:感觉气顺了,心静了,精神了,前几天还不舒服胸闷,今早我们去体检没事 。感觉自然舒服两个要点对我比较重要。

师父:你所讲的这个自然舒服这两个要点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这个最良好的、舒服度的状态,就要自己去体会寻找。

弟子:请问,练习吐纳时感到有热流这是为何呢?

师父:这个热的气流就是精气,也有的是精气和那个元始之气(炁)。

弟子:先天之气?

师父:是的,那个字我打不出来(炁)。

弟子:炁。

师父:对,就是这个炁。

弟子:有为法也可出先天之炁?

师父:不是修出先天之炁,而是吸入天地间存在的先天之炁。但不要把这个太放在心上,因为吐纳之法,主要的作用是命功为主的修肉身法。

弟子:脚脖发热是怎么回事啊?

师父:修习吐纳法的同修,在行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肉身的麻热涨痛等情况,不要害怕,因为吐纳之法本就是调理肉身,一脉带百脉,吐故纳新去病的,有的同修更容易触动病灶,就会出现以上现象,在行功时出现以上情况,是触动病灶,治病的效果。再有的同修修到一定程度,在肉身四周可能会出现一条线一样的热线,很热,也不要害怕,一脉带百脉,百脉带动后,经络一动,就会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就是大腿两侧的经络。

弟子:吐纳练多长时间才能练子午决?

师父:吐纳和子午诀可以同天分开修,没学吐纳也可以修子午诀观息守一打坐入静,两者不冲突。

弟子:只要不是剧烈的不适感,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吧?

师父:是的,吐纳没有危险,只要你觉得开始头晕脑涨了,就知道自己不是吸时过急或吸到底了。就是吐时过急或吐到底了,只要注意这个,其它无险。

弟子:这个热流是每天都走一遍,只要静坐一会,就会有热流走动,回荡。请问道长,这是为何呢?

师父:能够感觉到热流的地方,多是有病痛不通的地方,当气走到不通的地方,就会加大力度,这时候就容易在相应部位出现热的感觉,或者是病灶区域在经气的时候会更敏感。也就是说行功时,身体四肢出现热流时,多数是那地方不太通或是有病、寒或下有静脉曲涨,这种是比较常见。内部的气感不是病区,一般是三焦的感应,上中下三焦的感应。

弟子:试了试感觉不太适应呀。

师父:细看完上面修行吐纳的要点后,多试试,找到那个舒服的吸吐力度和长度后,就适应了。

弟子:修道的人是不是心跳频率会比普通人低?

师父:是的,一般来讲,修道的人心跳频率会比普通人低。

弟子:本想问一下什么是气如龙,转念一想,到时体验到了自然会知道,呵呵,看来我心性见长啊。

师父:呵呵,是的。现在说出来,就不如到时候各位同修自己去体会,只要你你闭着眼睛,打坐守一观息时,气如龙出现了,你就立马就能知道为什么叫气如龙了,就能理解了,就知道什么是气如龙了。

弟子:吐纳对练功夫应该很有帮助。

师父:吐纳是命功为主,本就是主修和调理肉身的。

弟子:我躺在床上,意守下丹田,放松身体,我吸气的时候就意守下丹田,呼气的时候就不守忘记,我感觉自己双腿酥麻,胳膊发热,这是如何回事?

师父:你的这种情况是气足通脉的感应,属于正常。

弟子:平应该是说顺其自然好了。

师父:切忌,无论是吐纳还是打坐守一,皆有一法在内,即是道法自然。自然即是舒适舒服,不要象有一个人那样,讲给他吐纳吸时要缓,他就让他缓慢的不行,结果一样的头晕脑胀的,这个缓对于咱们平时的呼吸来讲差不多,根据不同的人的身体不同,自己去体会一下,然后在吐的时候,要比吸的时候略略急一些,这样就是了,只要你自己找到了那个道法自然的程度 就是对了。守一也是一样,这里面也有一个道法自然的规律在里面,如果你守祖庭,守的自己头或眼痛了,就是不自然了,守过了。

弟子:请问吐呐用腹式呼吸吗?

师父:正常腹式呼吸即可。

师父:吐纳最好的地方是空气清新的地方,如高山,好水的边上或是气味清新的地方,但现在在城市里的人多,就没有这么多条件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其实功效基本上差不多的,在家里就可以,不用想那么多,功效差不多的。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弄些玉石或水晶,先放在南窗那晒上他几天或九天,然后放在自己打坐或吐纳的屋子里就更好了。记住,没事常晒晒它,这个晒起到的作用是避免有的玉石阴气很重,这样晒上几天, 其中可能会有阴气的就会被散掉,这样再放到屋子里就不会损耗自己的阳气了。上好的玉石中有地精存在,这种地精就是地阴之气中的阳精。

弟子:我做吐纳感觉气直接进入小腹了,这个正常吗?上下通着似的,刚练一会儿。

师父:做吐纳感觉气直接进入小腹,这个正常,一般有这种感觉的,都是以前打坐意守过下丹田的。

弟子:我现在就是下丹田总是自动发热,不注意它 它也热,我都很害怕,一旦热起来晚上就容易兴阳了。

师父:是啊,这就是你以前意守下丹田成自然成习惯了,潜意识的不经意的总去意想它的原因,他总想它,气自然就向那里跑了。练精化气和吐纳,就能解决你的问题。

弟子:可以用吐纳完全代替呼吸吗?

师父:不能。吐纳是吐纳,正常呼吸是正常呼吸,两回事。

弟子:那吐纳的时间应该为多长?

师父: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向上加,一般到了正常状态,吐纳两小时是正常的。吐纳两小时的,就可以进内修吐纳了。修行讲究次弟,凡事不可一蹴而就,所以要从外吐纳,慢慢修习。当将气息修到正常生理状态了或者说是修到强于正常生理状态了,才能进行内修吐纳。

弟子:呼气是从嗓子眼里呼呢,还是放开从胸腔? 

师父:不要去想从哪里吸的,从哪里吐的,该怎么吸就怎么吸,该怎么吐就怎么吐,意念不应该注意在那上面,意念应该是注意在那两个意念上。

弟子:我守下丹田腹式呼吸,练的都忘了自然呼吸了。

师父:你意念杂了、重了。

师父:吹笛子和萧对练功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关键的问题所在就和吐纳一样,就是在气息上的运用,三字标准,不能过,过则伤气。有十分气,用来七分,有五分气,用来三分,则不过。但有人吹的时候,在气息上把握的不好,把气用尽了,就伤了根本了。气息的尺度是很关键的。

弟子:吐纳是为强健气息和五脏。

师父:强健气息只是吐纳的一个很小的作用。

弟子:我昨晚练习吐纳和打坐后,睡觉时作了很多梦,我平时不作梦的,这是为啥?

师父:可能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修习后,大脑活跃度高,容易做梦;二是修习后能使心境更上层楼,第六感会加强,故而较之以往容易多梦。

在:我正好相反,自从打坐后就很少做梦了。

师父:打坐之后做不做梦,关键在于心境,心境平静则多数无梦少梦,心境不平静的,则多数多梦或易做梦。

师父:吐纳之法在命功中占有的重要性是很强的。吐纳之法可以开窍,这点是正确的认知。有两种说法,一开心窍,二开祖窍。

弟子:吐纳之后不那么累了,好轻松。

师父:修习吐纳,气息变强后,肉身机能也随之变强,相对以往,自然就会有更轻松的体感感悟。

弟子:道长好,呼吸越深越长,越慢越好吗 ?

师父:不是的,吐纳之法的最标准的应该是吸时较正常呼吸要快一些,吐时较吸时更快一些,但这是我的状态,对于初修者,可能要比正常呼吸略缓一点点,随着吐纳的修习时间越长,则气息越长越强,也比起刚开始修习时的速度快了不少。吐时,象我现在吐时可吐灭蜡烛,而头眼不晕。

弟子:频率快,不会头晕吗?

师父:频率快了,就容易头晕,所以吐纳是从开始,五分钟到十分钟,这样慢慢修习上来的。修的时间越久,气息变强,大脑的容氧量能接受更多的氧气含量了,吐纳的强度就加强了,气息也强了。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渐修习的过程,来改变自己的气息状态。

弟子:道长,这种吐纳,练习时是不是舌抵上鄂,效果更佳?

师父:吸时可以抵上鄂,闭口,吐时正常开口吐气。

弟子:频率快!知道了。

师父:你用略快于正常呼吸的及气速度试试,但记住只要不吸到底、吐到底,就没事。气息的长短,人人不同,这个得自己常握,有的人一口气吸很长也不会头晕,有的人身体本身就弱,一口气吸的稍长一点,就会头晕。只要在心情好平静和环境清静的前提下,可以的。但刚修习打坐的同修,不建议打破生物钟来修习打坐。

弟子:请问静坐吐纳和炼丹一样吗?

师父:静坐吐纳是内修吐纳,外修吐纳和内修吐纳都是命功丹功的一部份内容。

师父:道法自然,吐纳一定要自然、舒服,吸气的速度和长短,你自己找到那个不会晕而且合适的度,就是最适合你当下身体和脑容氧量的状态了,以后随着修习的增深,自己就会自然跟着调整吸吐的速度和长短了。

弟子:刻意的去呼吸 ,不容易入定啊。

师父:外吐纳不需要你入定。

师父:诵经、打坐、吐纳、练精化气都可以修,自己安排好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就好。吐纳修好了,不论你修不修道,都是养生的强效功法。

弟子:能定住了,那练功能代替睡觉吗?晚上练功入定,白天工作,这个设想有操作性吗?

师父:练功可以代替睡觉,但那是在练功打坐入静很好的程度下,初学者,只能代替小部份睡觉,时间一长,就顶不住了。

弟子:这是不是散身上的元气?

师父:不用怕这个,气可养身体,不管散在哪里,反正是在肉身之中,不用担心。

师父:修习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存多念,一会想着我坐姿是不是不正确啊,一会想着我这口气是不是太短啊,一会想着我这怎么有得紧啊没放松啊。你一会想这,一会想那,这想法多了,心就不静了,乱了,气息就乱了。你不去想那些,管它呢,只管我现在呼吸的状态是舒服的就行了,照着这个修就是了,其它的紧不紧的,长不长,短不短的,不需管它,不管它一会就自然好了,越管越乱。吐纳之法修好了的,就更容易守一入静,这是系统的修习行功之法,都是相关连的。

师父:大家最进一定要修习外吐纳,找到自己最佳的吐纳状态去行功,等到修习吐纳使之气息和脑容氧量改变到很佳的状态时,就可以修习内修吐纳了,那才是真正意义的吐纳真髓。那个时候,你才能理解什么是肺经通百脉,一脉带百脉,一脉通而百脉畅。

弟子:另外看一些书或是网上都说需要适当的肢体运动,不知道这是否需要? 如果需要是否可以请道长建议一些?

师父:运动肯定是有益的,个人建议站桩较好。站桩和其它的运动有区分,运动对于年轻一些的人来讲,不管怎么样都容易激发出血性,热情。换言之,就是和平和、清静正好相反的一些状态,这些状态并不太有利于心清静及心境的修持。而站桩是以一个站姿来感交天地,在修习肉身力量肌体的同时,也能保持心境的修持,所以我是这样建议。如果能在运动的同时,保持心清静或有利于心清静的运动,如太极,这样则更好。内外兼修就有利。

弟子:我是守下丹田的,练了快一年了,现在吸气时头感觉微涨,呼气到头时能觉察到气入下丹田,舌头微麻,偶尔大腿根部到膝盖有热流隐现。以前过玉枕时有过明显的阻碍,通的刹那自己听到咔嚓响声,您看我的这些状况和反应是正常的吗,有没有错的地方?

师父:你的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

弟子:那肚子变胀了,呼吸不畅了,是坐姿的问题吗?

师父:多数这种情况在初修者常会出现,就是呼吸长短和频率上出问题了,导致腹隔膜肌混乱,而使腹胃处涨着,好象吸不进来气似的.

弟子:能否请道长给我们讲一下文武火的区别?

师父:文火、武火,有很多种说法,但在修行中,文火讲的是呼吸着意轻慢缓,武火讲的呼吸着意重快急。还有一种说法是,文火阴、武火阳,用来平息调和丹田过热或过寒的。比方说,我要意念气入下涌泉,但意念轻了,这时候气没到会阴呢,就散了,没感觉了,那么要想有感觉,就要用武火,用重快急的呼吸意念强行带入,这样就可以加重感觉,使气息感变强,变的长。一般来讲,心静差的,体悟差的,不用强意念不能有效专注的人,及在采药时,武火急,容易激起心性,文火缓,和心性正好一样平和,因为肉身必竟为末,而性为根本,所以不伤根本,不伤心性的文火多数为修行首选。

弟子:有时文武并练,可以吗,如先武后文?

师父:可以,但切记一旦觉得下丹过热,有不适则应该立即改成文火漫养,不然真的会很难受的,有过这种经历的同修不是一个两个了。比方有的人气感或专注性不强,就可以用武火,用强意念,重快急的呼吸来引气入丹田,这个武火不只是讲快,而是快重急的一种表现,吸气吸的快深重,同时停顿的时间也略长。总之,说法是为了加强一种感觉,比方说吐纳,你只吸一次,只用快重深吸一次,就会感觉,你把清凉之气都吸到脑子里了一样,但如果用文火,只是略比平时呼吸略强和快一点的吸力时,就没有这么强和清晰的感觉。那么吐气时也一样 如果用快重深吐一次.你会就感觉,你把里面的空气都吐出去了,感觉很强烈,但会有一种血上头的感觉,这就是武火。

弟子:吐纳法中,是要求吸的时间长于吐的时间么?还是顺其自然?我在吐纳时发现吐气可以控制,而吸气控制不易,自然就吐气的时间大于吸气的时间了。不知这样慢慢练,能否达到吸气大于吐气?

师父:一般来讲是吸的时间要小于吐的时间,但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脑容氧量不一样,所以速度和长短,需要自己去掌握。慢慢练下去,吸气量和吐气量都会增加,增加的同时脑也不会晕。

弟子:如果一开始练 发热,后来开始发冷也是正常?

师父:如果排除出汗的原因,是正常的。

师父:行功时,不论是打坐还是吐纳,都会出现各种的感觉,基本上不是很历害的,都属于正常。吐纳,刚开始修习者,身体弱的,基本上是吸时较平常呼吸略缓一点点,略短一点点,吐气时比吸时略急一点。身体正常的则是吸气时较平时正常呼吸要快一点,吸气长短并不长,吐气时要比吸气时急一些。但个中速度长短还要视每个人的身体,脑容氧量的不同,自己去试出一个吸吐时,舒服舒适的速度和长短。

弟子:我以前子时也静坐过可能不得法吧,越是想静越静不下来,守的是下丹田,可越坐头越有点晕是怎么回事?就是数息意守,可守不住念头乱窜啊?现在不敢静坐了,只是看书。

师父:你静坐的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有很多同修发生过,原因有二,一是呼吸调整出问题了,一会怕大,一会怕呼吸不平稳,结果就越呼吸越不知道怎么呼吸了,有的是要喘不过气来了,脑少了氧后就会晕。一种是在意守的时候,没有守住一,在守下丹的时候,有时候就不自主的去守祖庭泥丸了,结果意念一多或一重了,头就会晕,同时伴有眼睛难受的感觉。所以入静,重要的是在守一。

弟子:还有个问题,吐气时可否结合口型,呼、嘶、喜、呵、吹等等?

师父:吐气时可以结合各种字的吐音,但当下群中所教导的不建议去这样做,等你们进入内修吐纳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不建议了。那种吐纳法是练气功的吐纳法,而我们的吐纳之法是修道,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需求。练气功的方法多数是和修道有区分的,区分就是修道的命功,再最后多数是回归到性的这个路上,而练气功的命功方法,多是命功为主的一路走下去,越走越远离性功。

弟子:打坐吐纳时肚子里气有点涨,正常吗?

师父:三善♂海纳百川,正常现象。

师父:大家切记一点,吐纳之法一定要修,吐纳之法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还是各家,基本上是必修之法。由其可见,吐纳之法在修行当中是多么必要。

师父:最近几天,各位同修一定要拿出一些时间来修习吐纳,找到那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吸气长短和速度,及吐气长短和速度,一般是吐气比吸气略急略长一点,但每个个体不同,所以舒服舒适的状态也有所不同,需要自己调理拿握。从五分钟修起,找好了再修十分钟,习惯成型了,就正常修行来讲,一般是最少半小时。

师父:每日行功,每日得益,效果明显,一般百日行功,效果会明显的很多,基本上和你当下的身体状态要好一个档次,这个是外修吐纳。

师父:只有外修吐纳修到一定程度了,才能修习内修吐纳,内修吐纳,再修下去就是修五气朝元。可能有人会问,那五气朝元修完了,是不是要去修三花聚顶了?这里告诉大家,修五气朝元是命功,但要修三花聚顶,那就是性功命功都要修的,而且要修到很高的境界,这个先不用想了,当下来讲想也白想。有人也可能会问,那我直接修五气朝元能行吗?这里我讲一下,外修内修吐纳不过关的,五气朝元基本上是没可能修得了的。

弟子: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吐纳功做好了啊?

师父:身体、头脑、气息、休行感应,从这几点上能知道自己的吐纳行功如何了。

弟子:我吸不了很长,呼到是很长,要很快呼出才舒服,但它还是比吸气时间长,是不是我身体不好的原因呢?一般来讲,都是吐比吸长,练到了,也是吐比吸长,这才是外修吐纳。

师父:外修吐纳,练习好了才能练内修吐纳,只需要找到那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吸气长短和速度,及吐气长短和速度即可。直到能修习到一小时,就算小成了,多了能修到两小时,不要想那么多。道法自然,讲的是自然,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这个没有一个相等的量。

弟子:口吐气,会不会口干呀?

师父:觉得口干,那就停下喝些水。

师父:一定要口吐气,这样才能把旧气吐的净。关键是要找到你自己舒服的那个吸和吐,如果练上个百日你再自己的变化。吐纳可以培气养神,当下刚开始修是要在常握了舒服的吸吐后,然后去加意念,加上个十天,这样就成了习惯了,以后你不加这个意念,但在潜意识里也有了,所以就可以不加了。

弟子:吸的时候,感觉气到了肚子里去了。

师父:气到哪里去了,不用去管它,愿意到哪里到哪里,只管你的意念就行了,以后意念也不管了,就只管那两道气了。

弟子:请问练吐纳后,不是头痛,反而是胸口痛,不知道是否哪里操作不正确?

师父:如果是胸口痛,在正口是胃不好,在正中偏左是呼吸系统不好,属于病理调整,属于正常调理。 

弟子:差不多,是两乳正中,透到背后去。

师父:那是胃不好,一般是有轻度胃炎或胃溃痒及胃寒,如果是从后背疼过来的,那就是你后背胸椎处受过凉,属于正常的机体病理调整。

弟子:另外,好像是练了之后才有感冒现象,喉咙不太舒服,我算是感冒还是因为吐纳后才有的?

师父:吐纳不会让你感冒,多数是你正好赶上了。

弟子:请问好像是命门附近,有股热热的往前跑,或是肚脐有股什么往外跑,这个也是正常吗?

师父:属于正常。

弟子:初次吐纳会感觉气闷啊。

师父:感觉到气闷的原因,是你没有好好仔细的看好吐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吐纳要求的是自己一定要先找到那个让自己舒服的吸气和吐气长短及速度。你说的这种气闷的情况,就是你吸的到底了或者吐的到底了,要不就是你吸的太缓了。体质略好一些的,吸时就比正呼吸要略长和急一点,吐的时候也比吸时急一些。体质一般的,吸时就比正常呼吸要略短和略缓一点点,吐的时候也比吸时急一些。这个呼吸快指的是比正常呼吸快一点,然后你在这之间多试试,找找感觉,找到自己的舒服的吸吐的长短和速度,适合自己的长短和速度才是最好的。再有,一定要明白,吐纳会渐渐改变一个人的气息的强弱和脑容氧量的大小,越练气息就会越有长进,比以往越强,脑容氧量就会越多。这里要讲的就是这个脑容氧量,因为有很多原本脑容氧量少的人,这种人多数是有睡眠障碍,就是因为脑容氧量少,血液供给大脑的氧气少,所以大脑活动力度就弱。练了吐纳后,脑容氧量就会增加,同时脑血管中的含氧量也会增加,这时会加强脑血管的轻微活动力的提升,这个对调整睡眠很差的人的情况,是非常有好处的。人的脑容氧量高了,思维就会变的更活跃,就能供得上大脑活动的氧量,这时候 人就会变得更聪明了。

弟子:呼吸转换时,是否需要停顿?

师父:呼吸转换时,一般都有一个小的停顿,因为势到弱时等于停,这个停顿一般就是稍停,就是一个换气的过程,不需要克意的去停。等吐纳修习的时间长了,你的肺活量就会变大,气息也会变强,由肺进入身体的氧气及其它气体也会增加。仅仅进入身体的氧气的增加,就可以增加身体机能活力很多了,天长日久下去,对身体机能的良性改变,就可想而知了。

弟子:呼吸比较快时,并不会头痛,但是会其他不舒服,类似运动过度后,筋骨疼痛,这是否表呼吸过度了?

师父:肺经是一带带百脉,正是因为这个功能,才能用吐纳这个方法,通过肺经来清洗身体百脉。在行动之时有各种反应,基本上都机理调整反应 ,但要是出现头晕脑胀,那就是你吸吐到底了或是速度过缓或过快了,应该好好调整,找到对于你自己来讲那个舒服的状态 即可。

弟子:只要不是头晕脑胀,其余的变化都算是调整身体机能是吗?

师父:在行功时出现这些状况,基本上都是调整的情况。

弟子:呼吸的念是否从头到尾都需要,比如这次呼10次 吸10次,是否每次都要念出现还是直接关注呼吸即可?

师父:找到自己舒服的吐纳状态了以后,练上一小阵子,然后就要带入意念,吸时吸入清新之气,吐时吐出身体病气。

弟子:这个意念,一旦带入就要一直带入吗?还是只是初始带入,之后就不用了?

师父:这个在初时是要带入的,习惯了走顺腿了,你不带入,它也这样想的,以后就可以不用了。

弟子:所以,每次当带入意念时,就切实带入,之后就关注呼吸,不用刻意,是吧?

师父:是的,你很聪明。

师父:外修吐纳是为了内修吐纳打基础的,这个基础,一是要让修者,头清脑明,身体肌活,二是要让修者种念,种念种的就是这两个念:一念清新,一念吐病。当修练到脑容氧量高了,就必然会头清脑明,当修练到肺容氧量高了,就自然会身体肌活,等这些完成了,就能进行内修吐纳的修行了。等你们练到气如龙的时候,那才是外修吐纳小成的时候呢。

弟子:檀中发沉,左侧至肾上不通的感觉,是在自我调理吗?

师父:这种情况一般是自我调理,有一种方法就以试出,就是拔罐,左右身体相应部份,都去拔一下,看看是不是左侧拔的颜色深些。

弟子:感恩道长,我就是气短,平时锻炼少,用力动几下就喘大气了,这个功法对我应该有很大帮助。

师父:你这种情况多数是肺活量太少,肺活量小的人,一般脑容氧量也少,多数都容易有睡眠障碍,修这个是很好的调理方法。

弟子:吐纳结束需要所谓的收功吗?

师父:不需要收功,只需要修完,慢慢缓神一下,回复到正常状态即可。

弟子:我感觉跟呼气时檀中穴附近没有放松有关,有意想一下松一下就好一点,呼气时要放松吗?

师父:不需要去管其它方面的松还是紧,只需要去管你的吐和吸的意念就是了。修习时间长了,就能达到不去管其它的感觉了,当你在感觉其它的感觉时,其实就是你的意念出小差了,越想越出小差 ,不想它就是了,不管它就是了,习惯成自然。

师父:当外修吐纳练习到一定程度了,你感觉自己的大脑和气息增加很多了的话,这时候就可以用逆腹式吐纳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增强的状态,就最好不要用逆腹式吐纳,因为修行讲究次递的,下正常腹式吐纳的进出气要少,更容易被当下的大脑及身体接受这种逐渐的改变,而逆腹式吐纳进出的气要多的多,不容易一开始就被更好的接受。这里之所以我要讲,就是因为可能有的同修,如果能达到大脑身体适应了,就可以更深一步的进入逆腹式吐纳了。所以外修吐纳分为正常腹式吐纳及逆腹式吐纳两个次递。吐纳好了,能达到形象的一种状态,就象你一吸气,能把气吸到无数的树根根须中一样;当你一吐气,就象把一棵树的所以树根根须同时拔出来一节一样。这无数的树根根须就是身体里的经脉,大大小小的经脉网络,意念所到皆可拔动一节,但这是内修吐纳里感应,外修吐纳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感应的,最多也就是感觉某一根经络有这样的感应或是某一个气穴有这样的动感。对于有很多深入经脉的病理,都会有较好的调理做用。外修的时候,一般是很难拔出脚下的感应,因为多数是坐修,如果是站修或是正坐椅子上,那就能,坐修一般能感应到腿部,这是常见的。

弟子:脚下是指脚心有进出感吗?

师父:是啊。

师父:吐纳也和守一是一样的,要念头集中专注,当你一去想身体的感觉的时候,其实你的念头就出小差了。 吐纳是命功,但修到后期就是以命修性,基本上就成了性功了,这就是气功吐纳和道家吐纳的区分。

师父: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区别,就是道家重意守,这个意念不能乱飞。你要守吸时清新就守这个清新,要守吐时吐病就守这个吐病,其它的就算发了痒麻涨等的事,也要做到发生就发生了呗,根本不去管它,还想着吸和吐,这就是意守。

弟子:呼出的有时是凉的,有时是热的。

师父:是正常现象,就象中医调理燥寒湿一样,一般存在肉骨经脉里的气有燥寒湿,出来时,一般是以意感的形式出来的。比方说,一个人肺经寒,他感觉自己吐出的气都是冷的,这就是意,但如果你在他嘴前面放一温度计,就会发现他感觉着是冷的气其实是热的,这就是意。医学上所说的寒入骨髓,并不是说这个骨头温度是冷的了,而是说的意,也可以讲是这个寒是以另一种不影响骨头实际温度的形式存在的。

弟子:请问练时的不舒服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用医学调理吗?

师父:如果较为严重的,建议去医院查查,因为并不是你的练功的时期,就一定不会得其它的什么病。

师父:道家命功都要注意意守,记住,外修吐纳的一切行功、意守,都是为了内修吐纳打基础的。气息的强深是需要次递的,是需要一点点增加适应的,需要一个过程。

弟子:我早晨骑车时也吐纳几下,上班累了也吐纳一会,晚上才有一点时间。

师父:当修行成了习惯了,就有时间了。

弟子:呼吸时不可以有声音,是吗?

师父:呼吸时可以有声音,但不需要去管。
弟子:呼吸频率5-15/分钟我都可以,不知选择,望道长慈悲解惑。

师父:开始是为试行,渐渐习惯这种吸吐的方式,能渐渐就能将每次行功的时间加长,建议每次吐纳的时间最多加长到两小时。修行时间长了,则是较正常呼吸略快些的好,吸吐的强度是在渐渐增强的。

弟子:我练过潜泳 50米一口气到头,所以慢呼吸我会,所以要改呼吸习惯,故有此一问。

师父:修习吐纳一些时间的人,相对比以前的自己,在水中闭气的时间会明显加强。

弟子:1.2—4秒一次吗?

师父:不需具体到秒,只需在加快一些的程度上,你觉得舒适即可。比方说,我开始吐纳是略缓一些的,后来随着修练,气息加强了,就会感觉到比正常呼吸略快一些才舒适,那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一些。

师父:如果你总是怕常握不了吸吐的长短和力度,可以在身前六十公分处的桌上放一蜡烛,就可以知道你吐气时力度和长度了,就有很明显的比较了。尤其是修习一些时间的同修,就可以修到在此距离,用逆腹式吸吐的吐时就可以将蜡烛吐灭,且不会头晕脑晕的。但前提是,千万不要去想着吹灭蜡烛,你的意念要放在呼和吐的意念上,而不是放在吐气灭蜡烛上,吐纳的吸清新之气和吐出病气才是意念所在,而吐灭蜡烛不过是副产品。随着你气息的逐渐加强,60公分吐灭蜡烛且不头晕眼花,属于正常,这时候基本上就是外修吐纳已经进入深度吐纳的。但切记一点,对于蜡烛这个问题上,吐灭蜡烛和吹灭蜡烛是两回事,如果是你吹灭的蜡烛,那不是吐纳有成,只有吐灭蜡烛才行。关于吐灭蜡烛和吹灭蜡烛有什么区分,到时候自己试试,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也就能明白什么是次递,什么是逐渐渐成的次递修行了,经验之谈,建议将蜡烛的芯减的尽量的短。 

师父:谁能猜猜为什么要将蜡烛的芯尽量的弄短一些的原因?

弟子:容易灭。

师父:容易灭,说的也对,但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是容易灭,你可以再将蜡烛放的再远一些。真正修行此法的人,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就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蜡烛芯短了以后,烟小。

弟子:蜡烛上放点盐,不流油。

师父:不管你放不放盐,但一定要将蜡烛弄的短一些,如果在观看蜡烛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不要害怕或感到惊奇或好奇心什么的。如果在观看蜡烛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出现图象 人物,或光点,或猛然间的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去了,或是自己一下子变小进到烛光的点里面了,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要去移动自己的意守。我所教导的都是系统性的修习方法。

弟子:看着蜡烛,我只会产生一个感觉, 烛火变成了两个, 这时候自己走神了?

师父:要是感觉到烛火变成两个了,就是走神了,和两眼向中间聚集了。

师父:道法自然,修行也是如此,自然才是根本,如果你觉得不自然了,那就是有问题产生了。

弟子:点着的蜡烛是为了吹还是为了观?道长,不是意念在吐纳上吗?

师父:,是为了观看烛火,在你吐气时的情况,从而知道自己的气息的变化和力度和舒适性之间的比例,意念要放在自己的吐纳上。观看烛火可以知道你自己的气息的变化和力度和舒适性之间的比例。

弟子:蜡烛高度有要求吗?

师父:蜡烛太高容易倒,芯太高烟大。

弟子:谢道长,吐气的时候对着蜡烛的火焰,火焰不是会受影响而影响意念?

师父:这里影响意念并不要紧,因为本就是用来做实验的。你也可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只是去做实验,进行不加意念的吐纳修习。

师父:(讲法群261470161) 20:31:25
还有要切记,要将蜡烛放在不容易倒及不容易燃烧的地方,小心防火,安全第一。

弟子:找到一方法,把蜡烛插香炉中。

师父: 高啊,高手。

弟子:师父吐纳中间有停顿吗。多少合适呢

师父:(讲法群192485557,261470161) 18:38:43
吐纳中可以停顿 对每个人来讲 自己觉得舒服即是标准 ,因为每个人的肺活量多少不同,所以标准是按每个人自己的肺活量来算的,经常去活动肺 让它更有活力 ,经常去活动肺 让它常常有新鲜的空气 氧气 阳气,经常去活动肺 让它能更好的新陈代谢,经常去活动肺 让它一脉带百脉的 呼出身体内各部的三毒

弟子:我吸的时候停顿不自觉感觉气到小腹里去。随着在吐出一些浊气。这样理解这样做合理吗?感谢师父

师父: 可以

师父:随着吐纳的修习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吐纳就会更加专一,脑子在吐纳的时候就不会去想更多的事情,慢慢的 就有一天 进入到守一的状态 来人而不知,这时候 有人会呼吸停顿 有人会进入胎息 有人会进入到下丹震动,出现这些情况 不用去好奇 也不用害怕 随之就好,道法自然,总之 思维越活跃的人 越不容易进入状态,但不论是思维活跃与否,能不能进入状态 皆看一点 就是练的次数多少,但要注意 弄个温度计 空气太干燥了 吐纳时间长了 会难受,最好是在湿度较好的情况下去吐纳,空气太干燥的地方,吐纳时觉得口和嗓子干了 就停下,把每个单次的吐纳的时间变短,这样就不会太干燥难受了

弟子:吐纳的时候,存想容易乱套,不存想,直接吐纳就容易入静

师父:吐纳时 不用存想 就是一开始象看东西一样关注着鼻前的呼吸,慢慢修习时间一长 就都忘记了 就只有一呼一吸了,这才是被动的守一
师父:常吐纳的人 肺活量会较以前好 并且肺泡也会优良的多 活跃的多,身体里的氧含量也会高过以往,所以修行是能够改变肉身的状态的 肉身也是可以的用水外洗身上泥,用气内洗肉中毒,但绝非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能有成,要持久 方有成,精气神三花有一花能成 也足够受用的了,被动入静 入真静;主动入静 入假静。两个境界

弟子:练习吐纳是件好事,可是如果长期处在有人吸烟的密闭房间里,会不会吸收的坏物质也会更多呢

师父:有道理 吐纳是要在空气好的地方吐纳的 这个在群共享讲吐纳的课里有讲到

弟子:主要是因为未央现在所处单位,班组里男性多,总是抽烟

师父: 吐纳的时候 可以自己找个空气好的地方

师父:买个湿度计,用这个就能知道 你吐纳修习的地方 湿度适不适合了

师父:金年金月金时向西吐纳 可修习五气朝元之一,但不可过 过则伤肝胆

弟子:主动入静无或少守一过程。被动入静不知入静而入静,不为入静而入静。

师父这句话很形象

师父:修行 就是次数的累积

师父:这吐纳之法 便是建立在这一脉带百脉之功开始修行 吐纳之法时,大家切记以上两个要点,不要吸到吸不动 不要吐到吐不出, 一定要留有余地,找到自己在舒服的吐纳的状态了,找到这个状态后 把这个状态进行稳定然后在这个状态下 再加以意念
一念是吸时意念吸天地清新之气,一念是吐时 意念自己吐出百脉病气,久而久之, 对肉身的调理就能达到很好有效果, 而且还能培气养神, 气神两旺当吐纳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人, 再去按群里所教导的打坐守一入静时,就能观看到什么是气如龙了,吐纳之法 有两法, 一法是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外吐纳, 还有一种内吐纳观修法,但这内吐纳 心性心境不到的人 一般不利修之,精旺则气旺 气旺则神旺,所以练精化气 吐纳同修, 就能达到精气两旺,,精气两旺,则神亦受补,此为后天性命双休法中的 命修为主,而打坐守一数息观息入静 则是性命双修中的性修为主,如此 顺行而修,则性修和命修都能同而为之,齐头并进,较之只修命功 或是只修性功的,就又强的多了,心性不到 当然是不行的,很早以前 我就讲过 要讲吐纳这块, 但一直也没讲,因为当时也是刚讲了 什么是练精化气 又如何去真正的练精化气,而每一个修行之法 讲了 也就要有修行的一个过程,如果你去管他了 你的念头 就说明 不是一念了,吐纳是一个单独的修行方法,是基本上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和速度来吸气吐气的一个不停反复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你入静,只需要你按着对自己来讲 找到的那个舒服的吸气和吐气的办度 长短,来反复的不停的吸和吐,同时加以意念,这个吐纳之法 并没有一定要固定的时间断来吐纳,但一定要记住 修行重要的是心 修行就是修心,所以 子午诀及打坐相关知识里所讲的 忌讳之处 一定要切忌生气的时候不要行功,最好在心境平和的时候 去行功,吐纳可以将肉身调理到更加好的状态,肉身中所含的一些病,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吐纳来拔除,此法修到深处,是和观息守一之法是一个系统的,两者同修 相得益彰,对肉身的调理 是很有效果的,但要对老人来讲 也是有效的,如果专一对待某些病 这里还是要讲清楚一些的,因为病的成因很多,如果一边修行 一边造病, 这样就会效果很小, 或者说看不出什么效果,所以讲,心态先要放好,去修就是了,肯定是有益处的,自己修证后, 才能知道一个修法的真正感悟和真正的改善,但建议 开始身体弱的 修五分钟,从五分钟 十分钟 这样的加上去在开始修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那个吸和吐的舒服状态然后就按着那个状态的吸和吐来修,不然就会头晕脑涨,切忌不能吸到底 和吐到底, 一定要有余地 这里再次强调,各位晚上也可以修行一下 找找感觉,修习时间一长,很多身体弱的 气息弱的 就会变得强旺了,说话声音很小的 也会变得大一些了,这些都是修行吐纳时很常见的效果,吐比吸时略急,上面所讲的 行功要点 一定要记清楚了, 切忌,不然 修的头晕脑涨的 会很难受的,建议打坐守一观息和吐纳同时每天都修,这样较容易修到气如龙的效果,修到恶心 呕吐,在身体正常的状态下 就是你吸到底 和吐到底了 ,再简单些讲,就是吸过头了 吐过头了,这要中之要,就在下面的这个文章中,你们能找到或修到,要远比我直接讲给你,要好的多,吐纳的修法 在于一个缓吸 急吐上,但这个急吐也只是说比吸的时候要略略急上那么一些,这个中的尺度 也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而需要自己在吸吐有余地的情况下,自己去找这个状态, 只要你觉得在这个状态下 你有些晕 就说明 你不是吸的急了 就是吸到底了,或是吐的急了,吐到底了先修和找到这个舒服的吸吐的状态,把这个状态的长短 频率稳定下来,修成习惯后,再去加上吸和吐时的各自己意念 这样是最好的修法,正常,再有 有人说吐纳时要呼吸逆腹式,,其实 吐纳正常的腹式呼吸就可以,逆腹式呼吸吐纳 是内修吐纳时 才应该去修的,前者基本上人人可修, 后者 就要要求身体达标了,,胎息和入静有关要求更高的 从修法上来讲 作用更大 ,但短处是不具备大众化,由其是经常感冒的同修,建议吐纳之法一定好好修修
希望大家把聊天记录中的吐纳之法的要领和忌讳 放在电脑里,这样修的时候 就更容易找到感觉,且不容易头晕脑涨,这吐纳 只要是心情好的情况下 环境好的情况下,不分早晚,

弟子:正身可以画莲和逆腹式呼吸

师父: 可以

弟子:请问师傅,每天吐纳超过2小时对身体有影响吗?

师父:每次吐纳依次递增,在空气湿润度好时,最多1小时,这样最佳,,可分早中晚吐纳,吐纳之日不要缺水及空气过干,要渐进增时

师父:初修吐纳每天3或4次最佳,如适应了,则可日吐多次

弟子:为什么要必需是固定频频率?

师父:修到了,到时就明白为什么了!
弟子:道长,我有个问题,吐纳的时候鼻吸口呼不需要舌抵上腭吗,跟逆呼吸好像有冲突?

师父:不冲突,呼时自开,呼完自闭,习惯而已。

弟子:道友好,不练吐纳也能成仙吗?

师父:不练吐纳的,也有能成的。吐纳的好处,五行盗天机,呼时白似气,吸时气如龙。为什么是气如龙,因为龙旺肺经而不伤肝胆。

弟子:白似气是怎么样的,绵绵细细的呼吸?

师父:和锅的蒸气一样的白气,但却发出乳白色的光晕。

弟子:之间要停顿吗,还是呼吸之间生生不息?

师父:呼吸之间可以有停顿。

弟子:道长,气是呵出来还是呼出来?

师父:呼出来。

师父:人这一生有三样东西不能少,水、空气、阳光。吐纳是对空气利用率的一种提升,通过吐纳将肺活量渐渐提升,达到换气,吐旧纳新的功效。天长日久后,体内生气旺盛,旧气费气比例减少,从而达到温养调理肉身的功效,此为命功功效。

弟子:我总是在呼的的时候控制不住嘴形,非要撅一下。

师父:没事,撅也无妨,习惯而已。

弟子:道长,一边看电视 一边练吐纳, 行吗?

师父:可以,一切方便法,都是现在教法传道的好方法,现在的人忙啊,事多,不象古时候的人闲时间一大把, 所以要行方便法,才能让更多人 容易接受、容易学习。

弟子:道长,有一次我吐纳后,心的位置热,而且后来不吐纳之后还热了大概2个小时吧,但是之后再吐纳顶多心的位置有点闷,然后就好了,那是心的位置已经调理好了么?

师父:是一种调理。

弟子:那之后不再热了,是因为调理好了么?

师父:是的。

弟子:道长,练习吐纳时是否要舌顶上颚啊?

师父:舌顶上牙银的那个横骨处,一闭嘴的时候自然就顶上了。

弟子:顶到橫骨不用卷舌吧?

师父:不用卷舌,就是平常的舌头的状态,舌头的舌面自然就触到横骨。

弟子:道长好,我最近只要一练习吐纳,胸口就感觉心在特别用力的跳,跟快蹦出来似的。请问道长是不是我呼吸又不对了?

师父:正常,但说明体质弱。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